近日,记者从市工信局获悉,1-6月,全市动力电池产业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30.5亿元,同比增长21.5%,以锐不可当之势向新生长。其中,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含时代上汽)实现产量55.5GWh,同比增长51.8%;实现产值313.2亿元,同比增长30.2%;天目先导实现产值3.5亿元,同比增长96.6%。这份亮眼数据背后,是溧阳动力电池产业上下游企业携手一心的努力和久久为功的实效。
回望动力电池产业腾飞的这十年,我市敢闯敢试、敢为人先,通过超前布局,按照“龙头牵引,补链强链,培育链式发展格局”的思路持续做大做强该产业,“快人一步”驶向了壮阔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蓝海。据悉,自2016年宁德时代、上汽集团落户以来,我市集聚动力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超100家,各细分领域TOP3龙头企业20余家,产业链完整度达97%,形成了“产业园就是产业链,上下游就在隔壁楼”的良好发展格局。2024年,全市动力电池产量超100GWh,出货量分别占全省38.7%和全国14.4%,规模位列全国县域第一,已形成国内最完备、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动力及储能电池产业集群,入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动力电池“产业飞轮”滚滚向前,储能电池的“产业齿轮”也随之转动。我市聚力打造“两网一中心”,建设覆盖产业园区、绿色工厂、智慧楼宇、田园乡村、道路港口等运载场景的五大微电网示范项目。目前已建成全省规模最大的“源网荷储+冷热协同”产业园型微电网,以及省内规模最大、常州首条光伏道路。
与此同时,我市深化院校合作,引建14家高端科创平台,集聚了陈立泉、李泓、吴凡等数十位全国电池领域顶尖人才,成功孵化了天目先导、中科海钠、江苏蓝固、中科固能等一批高成长性动力电池科创企业,让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链链紧扣”。
作为常州新能源产业核心板块之一,我市“风口掘金”发展动力电池产业,不仅“撬起”了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更为常州这座万亿之城的增长注入强劲动力。目前,常州构建起“发储送用网”的产业闭环,产业规模突破8500亿元,被工信部授予“中国新能源之都”产业名片。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领域,逐渐构筑起包括整车制造、动力电池、电机、充电桩等在内的完整产业集群,集聚理想汽车、比亚迪、江苏时代、中创新航、星宇车灯、万帮能源等一批龙头企业,涵盖上中下游31个关键环节,产业链完整度居全国首位,打造了“搬不走、压不垮、拆不散”的万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
产因城聚,城因产兴。下一步,我市将以创新之“脉”,壮产业之“骨”,继续加码布局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推动下一代先进电池示范应用和标准制定协同发展,为全球动力及储能产业升级提供新的县域示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