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钱军雷反映:近期,特斯拉全球首家超级充电餐厅在美国洛杉矶开业,引发全球关注。该项目将V4超充站、美式快餐、汽车影院与Optimus机器人服务深度融合,开业首日6小时内实现餐饮+充电收入4.7万美元,远超邻近麦当劳全天流水的30%。这一模式的核心创新体现在三个层面:
技术协同构建能源闭环。餐厅屋顶铺设特斯拉光伏瓦,储能电池满足夜间用电需求,形成“光伏发电-储能-超充-餐饮”的绿色能源闭环,日间电力自给率达90%,年碳减排量预计超200吨。80个V4超充桩峰值功率达500kW,ModelY车型10%~80%充电仅需15分钟,与Optimus机器人送餐、巨幕影院形成技术协同。这种“硬科技+软服务”的组合,将充电桩从单纯的补能设施升级为消费入口。场景重构激活用户价值。通过“充电+观影+餐饮”组合,将传统枯燥等待转化为沉浸式体验:车主通过车内屏幕直接点餐,充电期间可进入餐厅用餐或留在车内观影,音频同步至车载音响系统,消费频次提升3倍,用户平均停留时间从28分钟延长至62分钟。餐厅还展出历代Optimus机器人实体及Cybertruck初亮相时被击碎的玻璃,售卖限定主题周边,强化品牌文化传播。商业模式探索复合盈利。餐厅采用“充电服务费+餐饮毛利+周边销售”的多元盈利模式,其中餐饮毛利率高达60%,单日理论餐饮收入可达12.5万美元。动态定价策略(如充满电后滞留每分钟收取0.5美元拥堵费)提升资源周转率,同时通过数据反哺自动驾驶算法,形成技术飞轮。
一、溧阳新能源充电设施现有优势
基础设施到位。中心城区实现高效覆盖,溧阳市全力打造中心城区10分钟充电圈,“国网自建+平陵共建”公共充电站198座、形成了完善的充电服务体系。先进技术赋能。针对电动汽车保有量增长带来的电网接入新要求,溧阳引入“海绵背包”概念,即为充电桩安装储能组件。空闲时段为其蓄能,充电高峰时段作为放电装置,在不对配电变压器扩容改造的情况下,临时提高充电站的充电功率。市区多个充电站实现了“光储充”一体化,如锦绣路光储充电站,集光伏发电、智能储能、超快充电、车网互动于一体。产业协同度高。溧阳拥有全国县域规模第一的动力电池产业集群与智能电网产业优势,涵盖从上游电池材料、中游储能系统到下游电力系统储能应用的全产业体系,构建了“生产—消费—回收”的完整闭环。消费群体范围广。溧阳市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截至2025年初,全市电动汽车保有量已激增至2万辆,短短四年间增长超12倍,按户籍人口80万计算,千人保有量达25辆,远超全国县域平均水平。
二、溧阳新能源充电设施当前不足
乡镇设施总量不足。乡镇充电桩存在“布点分散、总量不足、城乡衔接不畅”的三重矛盾,乡镇地区平均服务半径达3.5公里,远超城区0.8公里的水平。服务场景缺乏创新。现有充电站仍以“补能+基础服务”为主,缺乏科技沉浸感和文化IP植入。市场需求旺盛但体验滞后,难以满足用户对娱乐、社交等更高层次需求。部门协同不足。现有政策对“充电+餐饮+娱乐”复合场景的支持尚未细化,跨部门协同机制有待完善。
三、借鉴特斯拉模式推动溧阳新能源充电设施升级的建议
结合溧阳产业基础与政策环境,建议以“产业基础+旅游特色+城乡融合”为核心,分阶段推进充电站升级:
(一)技术协同:从全自动化到产业协同创新
特斯拉餐厅的Optimus机器人服务团队虽具科技感,但在溧阳需转化为“本地技术+人工服务”的混合模式。初期可在锂享小镇试点,结合溧阳的虚拟电厂试点进行本土化创新,将江苏时代的储能电池与英飞源的充电桩集成,开发“移动充电机器人+人工点餐”系统。
(二)场景再造:从美式快餐到天目湖生态体验
特斯拉餐厅的核心价值在于将30分钟充电时间转化为消费场景,这一逻辑可与溧阳的旅游资源深度嫁接。在天目湖景区、特色田园乡村试点“充电+生态餐厅”综合体,可以推出“充电+农产品直供”模式:充电桩旁设置智能货柜,销售天目湖白茶、笋干等特产,用户充电时可通过车载屏幕下单,离站时自动提货。餐饮方面,摒弃机器人制作的标准化餐品,与天目湖砂锅鱼头非遗传承人合作开发“充电套餐”,将等待时间设计为“砂锅煨制+鱼汤品尝”的4分钟体验流程,既契合新能源汽车充电周期,又强化地域文化认知。
(三)空间策略:从城市单点到城乡网络渗透
借鉴特斯拉“旅游路线贯通”经验,溧阳可构建“双核三带”的场景网络。在城区核心商圈布局“商业+充电”综合体,配备500kW液冷超充设备满足快速补能需求;在天目湖核心区建设“生态+充电”营地,采用可拆卸式光伏充电棚(适应景区环保要求),旺季启用移动充电车补充20%容量缺口。三条特色带分别为:竹海旅游线(沿途驿站提供乌米饭等特色小吃)、乡村振兴线(村级充电站与主理人特色店铺结合)、产业体验线(创智园站点联动电池生产观光),形成全域覆盖的消费场景矩阵。
本期送:市政府 2025年8月11日编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