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经贸二组反映:近年来,我市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但随着时间推移,部分村庄存在环境设施逐渐破损、文化活动减少、资源闲置浪费等问题。以葫芦村为例,在刚“开村”时人气很旺,但目前日常几乎没有游客;庆丰村仅在丰收节、油菜花开放时短暂活跃,其余时间人气不足,基础设施利用率低,制约乡村振兴实效。
为此,建议:
1.建立动态维护机制。对闲置破损的公共设施(如村内广场、民宿、景观节点等)开展普查,推行“村集体+第三方”联合管护模式,确保环境整洁、功能完好。
2.盘活资源发展特色产业。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闲置农房、土地流转,引入文创、康养、研学等业态,打造常态化运营项目(如康养社区、非遗工坊、农耕体验基地),避免“昙花一现”式旅游。
3.强化文化活力注入。各镇(街道)联合文旅部门策划“一村一品”主题活动(如民俗节庆、乡村市集),通过“线上宣传+线下体验”吸引市民参与,提升乡村人气与资源利用率。
4.推动区域联动发展。整合分散的乡村资源,设计四季主题旅游线路,与天目湖、南山竹海等景区联动,形成“全域旅游”协同效应,延长游客停留时间。
5.数字化赋能管理。搭建乡村资源管理平台,实时监测设施使用情况,通过数据分析精准匹配供需,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希望通过系统性盘活闲置资源,有效提升全市乡村经济活力与文化吸引力,实现从“短期景观”到“长效产业”的转型,助力溧阳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本期送:市政府 2025年5月14日编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