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陈杰反映:溧阳市近年来在慢性病防治、医养结合及康复医疗服务方面取得一定进展,如建设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推进医养融合服务,并在重症康复领域积累了成功案例(如脑出血患者的综合康复治疗)。然而,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康复资源分布不均。优质康复服务主要集中在市级医院,如溧阳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基层社区康复中心覆盖不足,农村地区资源更显匮乏。
二、重症康复衔接不畅。ICU至康复科的转诊流程不够优化,部分患者因床位或技术限制无法及时转入专业康复机构。
三、人才、技术存在短板。基层康复专业人员短缺,高端康复技术,比如机器人辅助训练等普及率低。
为此建议:
一、完善康复服务网络。加快社区康复中心建设,可以推广溧阳颐康护理院“医养护一体化”模式,推动康复服务下沉至镇(街道)。依托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技术优势,建立区域重症康复协作网,优化ICU—康复科转诊机制。
二、强化政策、资金支持。参考《溧阳市慢性病防治规划(2019-2025)》,将重症康复纳入医保重点支付范围,探索“按人头打包付费”等创新支付方式。设立专项基金,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康复机构建设(如养老机构增设康复床位)。
三、提升康复服务水平。联合江苏省人民医院等专家团队,开展基层康复人才培训,重点培养重症康复、老年康复等紧缺人才。推广“互联网+康复”模式,利用远程会诊、智能穿戴设备实现居家康复管理。
四、形成部门工作合力。推动卫健、民政、残联等部门数据共享,建立重疾康复需求动态数据库。鼓励医疗机构与养老院、社区服务中心合作,构建“预防—治疗—康复—长期照护”全链条服务。
希望能通过以上措施,整合现有资源,补齐重症康复短板,切实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与回归社会能力。
本期送:市政府 2025年4月30日编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