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管霄反映:近年来,我市凭借其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成功打造了苏皖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使之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户外运动品牌和旅游名片。该步道不仅推动了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还促进了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深受广大市民和游客的喜爱。然而,步道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配套设施简单、安全防护设施简陋(详见附图)等,亟需进一步的优化提升。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优化基础服务设施。在步道沿线合理增设休息座椅、遮阳棚、避雨亭和观景平台、直饮水点;增设环保公厕,配备垃圾分类回收装置,倡导“无痕登山”理念。
二是优化沿途标识设置。在岔路口、危险路段增设反光标识牌,标注方向、距离及安全提示,标识应采用防腐蚀材料。
三是加强安全防护设施。在悬崖、陡坡等高风险区域加装不锈钢护栏、防护网,湿滑路段铺设防滑条或橡胶垫(现在部分沿线用绳子捆绑树枝的方法虽有一定作用,但时间长了绳子极易松脱)。
四是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比如,每2—3公里设置应急救助点,配备急救箱、AED、担架等设备,标注救援电话和坐标码等。
五是加强登山安全管理。在山顶及沿线增设监控摄像头及广播,对于危险行为实时监控并广播提醒;不定期利用无人机在步道沿线巡视。
本期送:市政府 2025年3月19日编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