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史海波反映: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者达3.3亿,其中冠心病患者约1139万人。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见的冠心病类型,根据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注册(CAMI)研究显示,中国不同级别医院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住院病死率差异明显,省、市、县级医院分别为3.1%、5.3%和10.2%,数据对比显示,包括我们溧阳乡镇卫生院在内的基层医院的AMI死亡率显著高于上级医院,心血管疾病防治已成为基层医疗体系建设的主战场。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预防性保健不足。农村地区老年留守人口较多,高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有一定的缺陷。家庭照料功能弱化以及预防性保健不足是制约老龄健康发展的重点因素。
二、胸痛救治距离长。由于两家市级医院距离乡村仍有非常长的救治距离,导致患者从发病到接受有效治疗的时间拉长。目前全市也只有三家中心卫生院启动了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工作,只有通过建设胸痛救治单元和推进区域协同救治能力,这种情况才能得到改善。
三、基层医疗较薄弱。由于受农村医疗和养老保障水平低、村居基础设施落后、医疗资源城乡配置非均衡等影响,我市基层医疗机构,如卫生院、村卫生室对急性胸痛患者的规范处置能力还较为薄弱。
为此,建议:
一是挂牌成立县级胸痛中心联盟。由溧阳市卫健局牵头,挂靠通过胸痛中心认证的市级医院,推进全市胸痛中心建设工作,逐步铺开胸痛救治单元和胸痛救治站点建设,打造全域覆盖、全民参与、全程管理的胸痛协同救治体系“三全”模式,打通胸痛救治“起跑第一公里”。
二是加大对胸痛知识培训与科普。卫生健康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地毯式”胸痛知识培训,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力争100%覆盖,针对基层医务人员可开展胸痛规范化诊治流程、胸痛救治单元及胸痛救治网点建设内容和流程、急性胸痛患者转运等业务培训。此外,还需走进社区、走进学校、走进工厂等开展针对社会大众急性胸痛健康教育科普,提高老百姓对急性胸痛的重视,遇到急性胸痛应该怎么做等。
三是实施院前救护车同质化管理。120急救指挥中心需加强院前跟车人员对急性胸痛患者的处置统一培训,规范化救治、快速及时以就近原则安全转运急性胸痛患者。
四是充分发挥“心电一张网”作用。依托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两家大医院,借助信息互通心电智慧诊断管理平台和心电设备,建立起全域覆盖、全民参与、全程管理的“心电一张网”网络体系。进一步提升心血管疾病的救治水平、预防能力和服务覆盖面,让心血管疾病患者得到科学、规范的救治。
本期送:市政府 2024年12月16日编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