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石留毅反映:2023年,溧阳市各行政村村集体年收入均达到100万元标准,但是就如何进一步提升和壮大行政村村集体收入,对部分农业占比稍大的镇区来说,仍需进一步精心谋划。溧阳美丽的山水风光和独特的气候水文条件,创造出许多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诸如溧阳白茶、天目湖砂锅鱼头等响彻省内外的名优农产品。但还有一些诸如南天竺、板栗、竹笋等优质农产品却不能实现产品价值。如何让这些区域特色农产品销售时体现优质优价,农产品出村进城成了一个突破口,也成了政府部门和各行政村亟需解决的问题。
存在问题:
1.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标准化难。农产品的品种多样,产品个体之间差异大,品质难以控制,产品溯源难。
2.农产品产量低。乡镇很多经营主体和农户的生产模式还属于“小农经济”,生产规模较小,通常拥有有限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无法进行大规模生产,因此想要通过电商、商超供应等渠道来进行销售的难度较高,同时,“小农经济”也直接导致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标准化难。
3.强势品牌少。乡镇名、优、特土特产丰富,“老字号”的农产品也为数不少,但很多经营主体由于没有建立自己的强势品牌,品牌化程度低,市场竞争力不足。
建议:
1.在溧阳城区、相关景区和网红村建设镇乡村振兴农产品专馆。指导企业、村集体自筹资金与镇扶持资金相结合进行推动,采取“政府+公司+村+农户”的模式,实现市场化运营,对上架产品进行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品牌包装、统一渠道出货、统一价格销售,实现抱团发展。明确销售分红机制,运营企业按成交额的一定比例提成给相关村以壮大集体经济收益。
2.在旅游线路(彩虹路)周边设置散户农产品集中售卖小集市。在节假日等游客较多的时期,设置区域定期开展乡村振兴助农集市,搭建集日常销售、采购、消费帮扶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打造从田间地头到游客餐桌的透明直销链条,帮助小户、散户群众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助力增收致富。
3.积极与现有龙头农产品经营主体展开合作。积极对接欣龙、日日春、玉枝等知名度较高且有稳定客源的企业,用乡镇的其他农产品丰富他们的产品线,多渠道进行品牌推广、产销对接,主动帮助小户、散户的农特产品寻找“出路”。
4.搭建线上特色农产品销售专区。政府牵线搭台,不定时邀请相关部门领导、农业大户、村书记、网红达人等进行产品直播销售,为乡镇农特产品销售与品牌推广开辟更为广泛的道路。
本期送:市政府 2024年11月20日编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