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刘啸嵩反映:南师大溧阳高新区实验初中自创办以来,依托南京师范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与品牌优势,紧密结合溧阳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迅速成长为区域内备受瞩目的新兴学校。近年来,随着高新区产业集聚效应凸显、人才引进力度加大及常住人口快速增长,学校生源呈现井喷式增长,教育教学质量与社会声誉显著提升。目前共有学生517人,同时,2025年春学期开始,溧阳市中关村小学由南师大溧阳高新区实验初中托管,小学部现有学生721人。中小学仅今年就接受了转校生78名,充分反映了社会公众对学校办学理
念与教育质量的高度认可。
然而,在显著成绩的背后,学校硬件设施的承载能力已接近极限,难以满足持续增长的就学需求和高质量办学要求,具体表现在:
一、教学空间严重不足
目前校园所有教室总数为36个(包括功能教室),已无法满足正常教学编排及未来扩班需求,部分功能教室(如美术、音乐、劳技、科创等)被迫改建为常规教室,严重影响特色课程开展与学生全面发展。而且学校办公空间拥挤,教师办公室紧张,教研活动场地匮乏。明年两校正常招生的情况下,教学空间不问问题将进一步凸显。
二、运动场地明显受限
生均活动面积不达标,校园目前建有250米田径场地一块,室内篮球馆一座,室外篮球场一片,现有操场、篮球场、足球场等体育设施面积严重不足,难以同时满足多个班级体育课正常开展及学生日常体育活动需求。随着体育教学的要求和标准的提升,学生体育课以及体育运动已经受到很大限制。甚至连升旗仪式都只能在室内进行,大大阻碍了正常的学校教育及活动开展。
三、生活配套设施超负荷运行
食堂餐位极度局促,食堂现有座位总数为848座,两校学生现有学生总数为1238人,已不能满足两校学生共同用餐需要。只能实行分批次错时就餐,这样不仅延长整体就餐时间,食堂管理压力以及工作人员负荷也大大提升,服务质量受到一定影响,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也影响学生休息时间。其他辅助空间紧张,图书馆、阅览室、卫生间等公共服务空间人均占有量低,难以满足师生基本需求。
为此建议:
一、优先保障教育资源供给,加快基础设施扩容
启动校舍扩建工程,建议高新区、市教育局等相关部门将学校扩建项目纳入年度重点建设项目或民生实事工程,尽快规划立项,增建教学楼、综合楼,增加普通教室与专用功能教室数量,彻底解决教学及办公空间不足问题。规划新建体育场馆,优先考虑建设一座综合性室内体育馆,并同步扩容改造室外运动场地,确保生均运动面积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二、深挖现有资源潜力,优化空间管理使用
内部空间改造,在扩建工程完成前,可考虑对现有建筑进行安全性评估和内部改造优化(如合理利用走廊空间、改造闲置区域等),尽可能挖掘潜力,临时缓解部分压力。实施精细化管理,进一步优化课程表、活动安排和就餐时序,采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场馆、教室的周转使用效率。
三、加大财政投入与政策支持,建立长效保障机制
保障建设与运维资金,明确财政主体投入责任,确保学校扩建、改造及设施设备更新所需资金足额及时到位。同时,根据学生增长情况,相应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支持,根据学生规模增长和课程开设需求,及时足额核定并配齐各学科教师编制,保障师资队伍数量与质量。
四、加强统筹规划,前瞻布局教育资源
同步规划区域教育发展,建议高新区在制定产业发展和人口导入规划时,同步编制教育设施专项规划,实现教育资源与城市发展、人口增长协调配套。探索多元化办学模式,长远来看,可考虑在高新区范围内规划建设新的优质学校,或探索集团化办学路径,疏解就学压力,优化教育布局。
南师大溧阳高新区实验初中的快速发展是溧阳高新区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期望在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统筹协调下,教育、规划、财政、建设等相关部门形成合力,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学校硬件瓶颈问题,巩固和提升办学成果,将学校真正建设成为与溧阳高新区发展能级相匹配、人民群众满意的优质品牌学校,为高新区乃至全市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教育支撑和人才保障。
本期送:市政府 2025年10月23日编发
|